中国铸造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立波在前不久召开的山东省铸造厂长(经理)年会上表示,中国铸造协会已完成铸造行业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并在积极着手试行,同时已经开始考虑铸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铸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国铸造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及区域经济特色,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支持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出一条我国铸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新途径。
铸造产业集群的现状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位置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还包括了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外部科研机构和知识提供机构、服务方面与支持组织等。
“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分工的深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形成区位品牌。全球已出现不少现代铸造工业园。如美国洛杉矶的铸造工业园,年产60万吨,产值达55亿美元。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中小铸造企业较多,往往都以集群的形式存在,可共享物流系统、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开发中心等,集聚效应显著。”张立波说。
我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有近300个,大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与特色经济圈相适应,其中,环渤海区域和长三角区域铸造业相对集中。环渤海五大省市区域,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铸造产业的集中度较高,铸造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良好,年铸件产量达110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企业数近8000家,占全国26.7%;从业人员43.3万人,占全国的22.8%。长三角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该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很多,拥有较高的铸造产业集中度,铸造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良好。铸件产量达86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5.8%;企业数近6300家,占全国20.8%;从业人员近74万人,占全国的39%。
山东是我国铸造业大省,年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产业集群也是其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据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会长刘卫东介绍,山东省2008年铸件年产量达350余万吨,现有初具规模的铸造厂点1400余家,从业人员约13.5万人左右。产品主要配套于汽车、摩托车、船舶、机床、通用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电力、冶金、化工、市政及其他装备行业。根据《山东省铸造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山东省将重点培育章丘明水工业园的重型汽车、风机和有色合金铸件产业集群,龙口和莱州地区出口刹车盘产业集群,平度和东营地区生产精密铸件与设备产业集群,昌邑市围子镇铸造园区,胶州地区制造冲天炉产业集群,邹平地区生产钢丸钢砂产业集群和青州地区供应铸造生铁的产业聚集区。
我国铸造产业集群发展初步设想
我国铸造业产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年产铸件3350万吨,产量是位于第二位的美国总产量的3倍左右,但我国铸造业大而不强的特点依然存在,产业集群的现代化程度依然不够。 “‘以铸造工业园区、铸造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铸造行业准入制度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市场配置与政府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各地区铸造产业的优势互补和集群效能,促进管理精益、技术进步、产品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铸造协会提出的实现我国铸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举措。”张立波说。
根据铸造协会构想,第一是明确我国铸造产业的总体规划与布局。其体系框架主要包括铸造原辅材料产业集群、铸造装备产业集群、特色工艺铸造产品与区域产业集群、特色铸件产业集群、铸造行业教育培训基地、产业链延伸相关产业集群、铸造研发中心和铸造专业会展与网刊等铸造文化产业等八个方面,重点培育、支持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是发展铸造产业集群建设服务支持体系。服务支持体系应当健全铸造研发中心、理化检测中心、铸造设备维修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铸造原辅材料物流中心、铸造行业培训中心、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和金属液短流程供应中心。 第三是加强铸造生铁基地建设,优化铸造产业集群。“短流程”工艺是铸造协会重点推广的优化技术之一,所谓“短流程”铸造工艺,就是用高炉铁液直接注入电炉中进行升温和调整成分,经变质处理后浇注铸件,省去了用生铁锭再重熔成铁液的过程,是一种节能、高效、降成本的铸造生产方法。“短流程”工艺在山东等省已经得到较好应用,在不久前公布的72家全国优质铸造生铁基地试点企业中,采用“短流程”的山东企业达到12家。
准入与调整的结合
张立波认为,无论是在提高铸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是在大力发展铸造企业的循环经济方面,如果还是保持目前我国铸造企业的这种数量多、规模小和无序竞争的局面,就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所以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我国铸造企业应该从3万多家减到1万家或者更少。实现这一目标,一是靠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二是靠政策导向,积极推行铸造行业准入制度。 中国铸造协会初步研究提出的准入条件共有20条,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制定“准入条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引导企业达到准入条件的主要途径;二是准入条件的一些具体标准;三是实施和监督。
准入条件重点强调了企业规模、铸造方法及工艺、铸造装备、铸件质量、能耗、废弃物排放与治理,以及劳动保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张立波解释说,企业规模是准入的首要条件,本着新建铸造企业需有高起点,所以对于新建企业的规模有较高的门槛。规模衡量指标以产能为准,并且只对采用砂型铸造工艺(占我国铸造总产量的80%以上)和离心铸造工艺的企业规模做了规定;鼓励铸造企业根据所生产的产品选择适合企业条件和铸件要求的、先进的铸造工艺,将生产效率低、铸件质量差、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粘土砂干型铸造工艺列为惟一的应淘汰工艺;关于铸造装备,定性地规定了铸造企业所必须达到的设备能力,重点强调了熔炼设备,因为金属液的溶化工序占铸造企业能耗的比例最大、烟尘及废气的排放问题也最严重;铸件质量主要从过程控制方面规定铸造企业应具备的质量控制能力,同时指出铸件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关于能耗,条件中规定了冲天炉、感应电炉等熔炼设备的最高能耗指标;废弃物排放与治理,以及劳动保护条件均是依照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来确定的。
据张立波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中国铸造协会考察并指定若干个地方铸造协会负责对当地企业是否符合准入条件进行考评,同时,中国铸造协会已于2009年12月20日向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正式申报“有利于铸造业发展重大政策问题研究”项目,并开始着手相关分行业准入条件的实施细则的起草。 |